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20211222 DAVF + sinus stenosis

  • DAVF + sinus stenosis  
    • Artery Neuron070 + Marathon + Onyx (DMSO 0.3ml0
    • Vein 6 Fr. shuttle + SL10
    • Heparin 3500, 500/ hr.
    • Neuron070 in ECA, then Marathon put into MMA
    • Shuttle in IJV, SL10 to sigmoid sinus
    • Fistula point embolization with 10 microcoils
    • MMA embolization with Onyx, avoid Vein of Labbe and cortical vein, when reflux to cortical vein, wait for 3 minutes (keep hand positive pressure)
    • Each time before injection, re-do double road map
    • Remove catheter like fishing (釣魚,負壓扯兩次,第三次拉掉導管)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20211116 Left distal ICA aneurysm / Right ICA dissecting aneurysm with stenosis

  • Left distal ICA aneurysm
    • Frame complex可以填滿兩個sac
    • 8mm降到5mm
    • 最後一顆彈出來就進不去了
    • 今天沒有用balloon擋,所以比較少血栓形成(?) 所以最後塞比較多顆?
  • Right ICA dissecting aneurysm with stenosis 
    • SL10進動脈瘤
    • 放Filter (用Spider比較好? 不過還好後來沒有用spider,因為guiding上不高,spider可能會收不回來) Emboshield的回收wire比較硬;但是一開始Emboshield比較硬,tip wire沒辦法過posterior cavernous ICA,後來有滑過去,然後再用氣球把filter往上頂到petrous ICA (所以filter不要選太大,不然就無法順利頂上去了)
    • PTA 3.5 mm,很軟,打到2 atm就開了
    • 放clsoe cell Xact stent,在aneurysm 附近有bulging (先塞一顆不要deploy再放支架會比較好?)
    • 放完支架再塞就很難確定是在支架外面 (不過因為線圈loop大,或許只要確認一開始出頭在支架外面,要凸進支架cell的機會不高?)
    • 塞線圈,最後一根凸進ICA(可以看到pulsation,並且沿著支架往上,在拉回來過程中感覺ㄆ一ㄚˋ,後來就不動了(斷了);microvention太長的線圈回拉的過程中容易斷要小心
    • 因為線圈後面還很長,慢慢往下拉到ICA/ECA後,用JB2轉往ECA,然後把microcatheter頂進去;之後JB2也頂進ECA,把線圈推進ECA(JB2進去後把micro拉回來,然後用0.035 wire的tip和尾巴分別頂幾次),之後撤掉JB2
    • 因為7 Fr. Mach1不能同時進stent和一隻soft tip wire,所以只好先把Filter收回來(收的時候還好不是用spider不然guiding上不高,怕會收不回來
    • 之後soft tip先進ECA,放一隻Acculink,然後到ICA,放另一隻Xact (ICA放到CCA)
    • 右邊VA診斷看起來multiple aneurysm ,但是flow沒有明顯變慢
    • 左邊VA診斷看起來V2也有狹窄,不過上面flow還好,而且有Pcom
    • 因為還沒想到同時可以放支架+栓塞的方法,下次在議 (其實也是有點累了,以上做完就三個多小時了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20211115 Right MCA wide neck aneurysm, suspected 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

  • Neuron070 + Scepter / SL10 (在體外試過可以出頭)
    • Asahi black如果hub鎖太緊加上沒有rinse會很卡要注意
    • Neuron070 95cm 送到底可以到cavernous ICA 近端
    • EV3 frame complex 0.0125inch ,比 0.010硬但比0.014軟,打busket還不錯
    • Scepter擋住用放第一顆,消掉氣球等一陣子,確定穩定再電斷
    • Scepter 可能擋太遠沒擋到inflow zone +  coil 太硬(CASHMERE),acute aneurysm rupture,在Roadmap下面看到動脈瘤和MCA慢慢被往下推
    • 打顯影劑沒看到extravasation (李院長: 這時候最好不要打顯影劑,漏到蜘蛛膜下腔會有neuro toxic(?))
    • DynaCT看到動脈瘤上方有hematoma + air 
    • 3D 看到 動脈瘤90% occlusion ,最後用了三顆(第四顆 Cashmere後來抽掉),有點可惜,這顆有進入米老鼠的左邊耳朵,不過抽掉後顯影劑也沒有進去,可能被血栓取代了,還好抽掉過程沒有斷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20210908 Dural AVF + Sinus thrombosis

  •  Dural AVF + Sinus thrombosis 
    • Dural AVF from left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left 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left occipital artery, left meningohypophyseal trunk, to left transverse sinus then to superior saggital sinus, and to right cortical vein, and to right distal transverse sinus, and to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in.
    • Sinus thrombosis in the left sigmoid sinus, and right proximal transverse sinus.
    • H1 in left CCA, JB2+Neuron088 to left IJV
    • Fail to recanalization sinuse with Stiff wire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20210816 RICA stenosis s/p Wingspan

  • RICA stenosis s/p Wingspan
    • FUBUKI 6Fr. 最大外徑 2.10 ,6 Fr. sheath最小內徑2.03mm會卡住,要用7 Fr.的
    • Balloon 不要選太長的,不容易過彎
    • Wire一定要用濕紗rinse以免卡住
    • Winspan 推tip wire如果第四個點沒有前進靠近第三個點,把整個system往回拉一點拉直,比較彎曲的血管考慮用中管,Wingspan記得要接flush才不會阻力很大(側面是tip wire和stent之間一定要沖)
    • Wingspan在CT底下也是完全看不到的
    • 今日步驟 上FUBUKIguiding > Asahi black過狹窄 > PTA*2(一開始選太長太大過不去) >  exchange 300cm wire 過狹窄 > Wingspan > 照像 standard bilplane  > 照打稀釋顯影劑CT>撤掉wire結束
    • 考慮改進 上guidingNeuron070 > 上中管Navien058 115cm > Asahi black wire + SL10 過狹窄 > exchange 300cm wire > PTA > 拿掉balloon >  Wingspan > 照像 oblique + standard bilplane > 等十分鐘再照一次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20210723 AVM s/p Onyx18

  •  AVM s/p Onyx18
    • LICA anterior temporal artery AVM, draining via emissary vein then pterygoid plexus and vein of Labb'e causing left transverse sinus hypertension.
    • Neuron088 80mm to distal ICA, Navien058 to T zone, then Marathon to feeding artery
    • 使用Flow direct technique或用micro帶進去,wire進去推catheter,如果不動就稍微把wire收回來一點點,就會慢慢進去了
    • DMSO打越慢越好,Onyx 0.16ml/min
    • Apollo分為 1.5cm 3cm detachable

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

20210512 Acom aneurysm

  •  Acom aneurysm ruptured
    • Guiding Neuron 070用一般wire帶不上去,可以用stiff wire帶上去,但是很容易退,或是可以考慮用088+Navien058
    • 燒的角度可以讓有back壓力的時候頂到ACA血管壁,就不會掉下來
    • 用小顆塞tip要小心不要破出去,破出去血壓會馬上飆高,tip記得燒一個小J
    • Delta plush很軟適合拿來當finish
    • 動脈瘤約4x5mm,第一顆選5mm有點太大放不進去,guiding還掉下來,後來改用4mm 3D順利放完第一顆
    • 後來用2mm慢慢塞到滿,倒數第二顆用2x6太大,micro掉出來,照相看起來還有一個neck,所以還是嘗試把micro用wire放進去,然後再放一顆2x2mm結束

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20210506 CCF / Dural AVF

  •  CCF
    • SOV
    • IOV
    • Inferolateral trunk
    • 申請線圈Target不能申報PGLA
    • 步驟:
      • Puncture A再來punctureV,都放6 Fr. sheath
      • H1勾到ICA, JB2+Neuron070勾到IJV(找不到路,先做 LICA DSA)
      • Neuron 070到IJV上端,SL10 + micro勾到cavernous sinus, 070也帶進IPS
      • SL10往前放到SOV中間,開始往回栓塞(後來想想應該放兩跟,一根在SOV,另一根在ICA灌進來的地方,兩跟一起栓塞
      • SOV往回一直塞,部份塞到IOV,不要塞到IPS,塞到後來進不了下面的sac,vein撤掉,從ICA找到inferolateral trunk,勾進去做roadmap確認(後來還打藥確認),開使用線圈填滿
      • 追蹤DSA確認塞完,結束。
  • Dural AVF
    • CTA看起來像是從ACA,DSA確認
    • Marathon microcatheter 勾到遠端ACA,dead space約 0.23 ml,打Onyx
    • Follow隔壁條也有,勾進去再打Onyx
    • Follow proximal還有一條,勾進去打,這時候有打到vein裡面,結束
    • 血壓不要太低,怕中風

2021年5月4日 星期二

20210504 FRED distal ICA aneurysm

  • FRED distal ICA aneurysm
    •  原本預計Neuron088到ICA, Sofia 5Fr. + Headway27, Sofia外面放Echelon-10 到動脈瘤裡面放線圈,但是廠商只帶了6 Fr.的 Sofia,所以只好兩隻都放在裡面,為了讓兩支micro不要互相影響,在Y型管上面再接一個Y型管
    • FRED
      • 先在水中開開看,開到正常支架有出來確定可以打開再收回去(開到腳打開還不夠,要支架打開才行)
      • 不要Torque, mesh會打結就張不開
      • 選擇:量遠端和近端大小,通常用近端大小當作標準(如果是橢圓形則用小徑加0.25mm)不要大超過1.2mm,長度遠端要加5mm當作安全距離,
    • 步驟
      • 088到ICA,biplain + SPIN
      • 轉到適當角度
      • Sofia+Head27,Sofia先帶到cavernous ICA posterior genu,然後headway到M2或是distal M1,最好走到血管不會變形的分支(今天只走到distal M1,怕走到M2會變形)
      • Echelon-10 放到動脈瘤裡面
      • FRED先進27到遠端,過程中注意Echelon-10和guiding位置
      • Echelon-10 放一顆線圈,出頭一個圈(可以把動脈瘤外型outline出來)
      • FRED先在M1/2交界,push wire或是unsheath打開到和MCA差不多大小,往回慢慢拉到distal點(小心jump),遠端大概留5mm讓vasospasm shortening有安全距離,開始push wire慢慢打開支架。到轉彎的地方如果開不好,先整個system往後退release tension讓支架漂在血管中間,然後再繼續push wire打開支架,如果push沒有開,或是想要擠密一點,整個system往前推。
      • 轉彎處看不出來開的好不好,可以做不打藥SPIN看看有沒有開
      • 到最後張開的時候

    • Special remarks
      • 小心Sofia hub不要轉太緊

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投資] 選擇累積型標的/配息型標的

    美股ETF因為法規的關係,沒有累積型標的,但是如果想要減少股息稅而選擇英國的標的,就有累積型的標的可以選擇,例如CSPX/VUAA/AGGU等等,各有優缺點:

累積型優點:

  1. 由於台灣複委託沒有DRIP計畫可以選,再投入又會產生手續費,所以使用累積型就可以無痛/無時差再投入。
  2. 放著完全不用去管理(因為沒有配息不用再投入),只要固定時間再平衡就好。
  3. 心情比較不會因為配息多寡受影響。
  4. 比較不會把配息花掉(因為根本沒拿到),確實發揮複利效果。

累積型缺點:

  1. 資產大的時候,再平衡的時候需要賣掉比較多的資產,會產生比較多手續費。配息型可以用配息來再平衡,減少甚至不用賣出原本持股。
  2. 每年配息等於將海外收入實現獲利,海外每年有100萬免稅額,若等到退休再大額賣出可能會有所得稅問題。
  3. 若資產夠大,能用配息來生活,退休不必多花手續費賣出持股當生活費。
  4. 累積型由於股價會因為股息再投入上升比配息型還快,相對持股數就會變比較少,不過累積型到一定價格或許會分割也不一定。
  5. 累積型大部分市值都比配息型稍低,買賣價差可能會稍微大一點,不過對於長期投資,一點點價差影響其實不大。
以上是我想到的優缺點,若還有想到其他可會慢慢補充。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MJ 讀友會 日記

        難得有預購到MJ老師最後一本財經書,又剛好有空,就北上去參加讀友會,順便見見老朋友。坐火車到松山車站再走去市政府,順道走訪了信義誠品週邊,新光三越附近熱鬧得與疫情以前一樣,許多街頭藝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為難得出太陽的信義區增添許多風采。2018年六月開幕的微風南山,把101到新光三越中間的空白補起來,整個商圈更完整了。

        準時七點到達誠品六樓,已經有二三十人在排隊等待入場,進去之後找個舒服的角度坐下,等待讀友會開始。何社,憲哥,還有許多有幾面之緣但不一定認識的朋友也到了;活動也順利於七點半開始。雖然我的投資方法和MJ老師不盡相同,但是MJ老師書中的許多觀點其實是可以用在個人與生活中的。例如「現金的重要性」,人生中難免有會有意外,現金就是我們最好的保護傘,銀行會雨天收傘不是開玩笑的;再來是「好中求好」,這是MJ老師用來解釋從0050中選擇好的股票投資,先不論這個方法合不合理,我們平常生活中本來就應該精益求精,才能好上更好。今天MJ老師也舉了幾個地雷的例子,例如瑞幸咖啡、勝華、力晶、華映等等,買到其中一隻資產就歸零囉!所以資產配置很重要,絕對不要重壓某個標的,投資與人生都一樣,分散風險是絕對必要的。再來補上生活常識與行業知識的一些簡單判斷方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原本是用毛利率判斷是否可以持有的一個口訣,不過現在做一些決定時,心裡都會出現MJ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的聲音,是好生意才有繼續往下談的必要。最後「做勝算大的事」,應該沒有人對所有事情都有100%的把握,這時候就要盡量去做勝算大的事,只要勝算大於50%,長期複利下來相信人生會慢慢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學習理財不只是要賺錢,最重要的還是用賺到的錢,來讓我們的人生更圓滿。

資產配置與再平衡的力量

 前幾天玩了一個小遊戲,這個遊戲表定一共有十輪,但是最後只進行了八輪。

一共有四個項目可以投資,每一輪會遇到不同的狀況題,可能會讓資產有不同幅度的增減。

假設我一開始總資產有100,現金和四個資產的分配是20:40:10:10:20。

每一輪結束後進行再平衡,讓每一樣資產包含現金回到20:40:10:10:20的比例,

在經過八輪之後,資產變成了391。

全部大概有快兩百人玩這個遊戲,但是最後資產達到300以上的只有八個人。

很有趣的是,不論怎麼改變資產的配置,只要沒有特別重壓哪個資產,

最後終值都能達到370以上。

這,就是資產配置與在平衡的力量。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慢慢致富

 英文原名是「From Here to Financial Happiness: Enrich your Life in Just 77 days」

其實應該著重在Financial Happiness,這本書用77個段落讓我們可以規劃自己的投資與人生。裡面有不少觀念我覺得還不錯,列出來和大家分享:

  1. 儲蓄
  2. 控制債務
  3. 購買需要的保險
  4. 了解風險
  5. 降低投資成本
  6. 節稅。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FIRE 致富實踐

 利用空閒時間看完了這本書,裡面講的內容非常粗淺易懂,推薦對FIR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就幾個我比較有印象的觀念來分享:

  1. 少花錢:現在省的每一塊錢,會造成退休金短少330元,想到這樣就會把準備付出去的鈔票收回來了。另外在買東西以前,可以想想這個東西要花多少時間才賺得到,這個東西值不值得你花費這些生命去購買。
  2. 地理套利: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的生活費高低有差,如果熱愛旅行,建議可以利用年輕的時候去一些比較低消費的國家,等到退休之後再去其他消費比較貴的國家。
  3. 賺更多:很多人都想要依靠投資致富與退休,其實本業才是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本業的薪資漲幅往往可以很輕易超過投資的報酬率,不要小看自己的工作了。如果覺得自己的工資太低,可以想想要怎麼提昇,是要換工作呢?還是兼差呢?想換工作自己有沒有擁有其他的能力等等。
  4. 投資更好:使用指數化投資,長期下來可以打敗超過一半的基金經理人。
        其實我一直覺得退休是個假議題,由於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一直有退休的想法。經濟獨立與退休是不一樣的議題,經濟獨立是讓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可以自在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使用,對於人生有越高的掌控性,相信滿意度也會直線的上升。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成因主要是舌根肥厚,在平躺睡著時往後倒阻塞呼吸道造成血氧下降,當血氧低於80%身體會發出警訊叫醒主人,嚴重的話整晚一直睡睡醒醒,白天自然就會沒有精神。

治療方法包含在口中放固定器,側睡、戒酒、舌下神經刺激、UPPP(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懸壅垂顎咽整形術等等;

但是通常若AHI>30 (apnea-hypopnea index, 每小時呼吸中止次數,代表OSA嚴重程度) 以上的黃金治療方法是減重+使用正壓呼吸器 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UPPP對於OSA的改善效果有限,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效;有些人一開始有效,過一段時間後效果也會減低。

CPAP呼吸器品牌有很多種;
呼吸器裡面的BMW大概是ResMed(博兆)了,其他品牌包含APEX雅博、DeVillbiss聯杏、Respironic、F&P昶健.....。價格也從四萬到八萬都有。最重要的是要去試用看看,真的戴得住再買以免白花錢。

CPAP的功能五花八門:
1. 加濕:台灣普遍濕度大的,因此不一定需要;但是若常有口乾舌燥問題,可以改善舒適度。
2. 吐氣減壓:雖然吐氣時有閥可以洩氣,但是由於仍有正壓會有阻力,若有吐氣減壓可以大大改善舒適度。
3. 階段壓力:睡前壓力較低,入睡後再進入設定的壓力
由於醒著的時候舌根不太會後倒,如果還沒睡著就用設定的壓力可能會覺得很不舒服睡不著。
4. 加溫管:若有寒流,可能因為天氣冷造成呼吸管路凝集水,逆流到面罩可能會被水嗆醒;若房間有暖氣溫度則不一定需要。

CPAP面罩有分三種(鼻罩、鼻枕、口鼻罩),價格也不便宜,從2000~5000都有,根據自行狀況選用最適當的。雖然原廠都建議使用他們的面罩,不過設計大同小異,戴得舒適最重要。
1. 鼻罩:大部分的人都比較建議用鼻罩;因為舒適度比口鼻罩好,又能使用比較大的壓力而不會漏氣,不過有慣性鼻塞,或是睡覺常用口呼吸,可以能會戴不住。
2. 鼻枕:因為體積最小所以舒適度最好,但如果壓力太大,會有空氣灌入鼻腔的感覺很不舒服,一般壓力超過10以上不建議使用。
3. 口鼻罩:舒適度最差,但是也最不會漏氣。如果鼻罩漏氣嚴重的會建議改用口鼻罩。

鼻罩/口鼻罩內層矽膠有分一層或兩層的,兩層的比較不會漏氣,但還是要以每個人的臉型來決定。

其他選購注意事項:
1. 噪音:有些品牌的風聲或是機器運作的聲音還蠻大的,所以購買前一定要試用過才知道能不能接受機器運作的聲音。多試用幾個品牌可以比較一下哪一台比較安靜。真的睡不著或許可以使用白噪音幫助睡眠。
2. 能不能接受戴面罩、有空氣灌入鼻腔的感覺睡覺,有些人戴面罩後反而睡不著,那可能就不太適合用CPAP (或是改用鼻枕)。
3. 面罩是消耗品,矽膠會氧化,頭帶會鬆掉造成面罩密合度不佳漏氣,因此一兩年可能要換一個。可以買面罩的各個零件來換,不過不一定比買新的便宜。
4. 機器保養得當可以用五年以上,因此如果預算夠建議一次到位,(廠商給的試用機器很多都超過五年了,自己使用應該能用更久)
5. 面罩可以買台廠的比較便宜(大概2000~2500),只要戴得舒適不要漏氣就好。

6. 另外台灣的CPAP由於歸於醫療器材,因此價格不菲;Amazon上面有賣不過沒有美國醫師的診斷書,廠商不會出貨;CPAP在台灣屬於按即二級醫療器材,要進口必須得到衛生署的許可,因此不能直接在網路上購買,當然有些按黑的方法,就不在本篇文的討論範圍內。

「買車與否」考量的點

        出社會後領到第一份薪水,許多人就會考慮是否要買車。所謂想要不等於需要,以下就來分析買車與否的優點與缺點:

買車的優點:

  1. 出門很方便,可以從家裡到任何地方,只要車子可以到達的,就可以直接把車開過去不用擔心風吹日曬。
  2. 有自己的車,可以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3. 自己買的車,可以選安全性比較高的。
  4. 如果有小孩,出門可以減少攜帶許多行李的麻煩。
  5. 搬家時有車的話,可以一兩次就搬完。
  6. 出席宴會或是重要場合,可以減少舟車勞頓。
  7. 工作性質若是跑業務的,一台好開的車不可少。

買車的缺點:

  1. 要花時間照顧,保養、維修、洗車都要花不少時間。
  2. 會有持續的金錢支出,油資、保險、稅金、罰單、停車費、驗車等等。
  3. 開車花費時間精力。
  4. 停車位不好找,家裡社區要多花錢買車位子。
  5. 新車折舊高,一落地價格就少兩成、
  6. 車子更新很快,開一陣子有新車款出來,會想換車。

買車與否各有優缺點,可以依自己重視的程度評分,如果優點的分數大於缺點,那就可以考慮買了。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據說這本書的所有翻譯本,銷售量僅次於聖經,裡面的概念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點類似,七個習慣中前三個可以達成個人的成功,後三個達成公眾的成功,最後不斷更新,週而復始,讓人走過從依賴→獨立→互賴的過程。

習慣一:積極主動:藉由專注在個人能控制的事,擴大個人的影響圈。

習慣二:以終為始:試想個人的目標是什麼,寫出「原則(使命宣言)」當作生活的重心。

習慣三:要事第一:用時間管理區分優先事項,專注在不急迫卻重要的事;適當授權。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生不是零和遊戲,在輸贏之間找出另類解法,創造雙贏局面。

習慣五:知彼解己:運用同理心與適當的聆聽,了解他人後再基於他人的體認來表達自己。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習慣七:不斷更新:透過生理、靈性、心智、社會不斷更新,保存與增加最大的資產,也就是我們自己。


台北→宜蘭交通 巴士 vs. 火車

        台北到宜蘭的交通方式,問到的人都建議搭巴士,巴士根據出發點有不同的選擇,包含葛瑪蘭客運(板橋/台北轉運站/科技大樓)、首都之星(市政府)、國光客運(圓山/南港/南港展覽館);三家客運各有千秋,路線也稍微不同;但是大抵還是走國五雪山隧道到宜蘭縣頭城鎮。除此之外,火車其實也是一個選擇,雖然火車要繞道北台灣到瑞芳、貢寮,但是由於有普悠瑪和太魯閣列車的出現,讓火車交通快上許多,如果可以提早確定行程提早訂票(兩種火車常常一位難求),也不啻是一種替代的交通方式,而且時間甚至可以更短(太魯閣最短1小時9分),或是區間車最快2小時9分(上週末實測科技大樓→宜蘭轉運站約75-80分鐘),也是一種替代方案,尤其在連假的時候,雪隧常常被戲稱是北台灣最大的停車場,這時候火車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如果是從中南部北上要去宜蘭,如果時間能提早確定,可以考慮直接定普悠瑪/太魯閣號,高鐵/臺鐵到台北,直接原站轉車即可,不用風塵僕僕的走去台北轉運站;其實從臺鐵/高鐵走到台北轉運站,也要不少時間和力氣,到了轉運站還須另外購票等待;直接原站轉車說不定反而比較快又省力。

        如果本身是台北市/新北市市民,如果住家離客運出發站不遠,可以考慮就近到客運的出發站搭車,但是要注意宜蘭的客運總站目前仍在興建中,就算建好離市區走路也大概要5~10分鐘,所以若有大件行李,搭火車可能會輕鬆一點。

        最後是風險控管的部份。台灣勞工(客運司機)過勞的狀態一直都是很嚴重但不被重視的問題,再者台灣的並非每台車上國道前都有做確實的安檢,快速道路上不乏車輛失控或是輪胎飛出來的新聞,台灣遊覽車的車殼骨架過細保護力差(為了好的view使用大片玻璃),加上雪隧是很長的隧道增加救援困難,以上總總讓搭客運的風險大於搭火車的風險,因此若考量到上路的風險,火車可能是風險比較低的交通工具。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想法,或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理性討論。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動脈內取栓] 優先使用抽吸導管(ADAPT)或是使用支架

        缺血性中風的取栓方法,主要有使用導管抽吸和使用支架,由於費用的關係(一項大概十多萬),除非一種器材打不通,才會開另一種器材,因此先選用哪一種器材就很重要了。另外考慮到打通率、血栓碎裂漂到遠端機率、腦出血風險、血管剝離風險等等,選用適當的器材非常重要。Lancet 在2019的研究指出兩種對於90天功能性預後沒有明顯差異,不過使用抽吸導管打通的所花時間比較短,費用也比較低(包含器材的費用與使用血管攝影室的費用)。因此一線選用任一種器材都是合理的決定。

        如果要考慮到其他問題,例如要減少血栓碎裂遠端栓塞的問題,考量到血栓的組成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血栓大概可以分成富含紅血球的與富含纖維的兩種,大部分兩種成份都有只是比例上的不同。富含紅血球的容易被抽吸導管吸出來,用支架拉反而容易碎裂漂到遠端;富含纖維的相反,由於容易堵塞抽吸導管遠端,造成其他血栓由於抽吸導管失去作用而漂到遠端,因此這種狀況優先使用支架是合理的決定。至於要怎麼區分是富含哪一種的血栓,一來可以看未打顯影劑的電導斷層,如果是富含紅血球的血栓,會比較亮(HU值比較高);然後富含纖維的血栓,比較容易殘留顯影劑,在打顯影劑之後過比較久的影像,可能會比較亮,依此來推測血栓的成份。

        雖然使用哪一種方法各有擁護者,我還是比較常先使用抽吸導管,因為這樣就不用使用微導管穿過血栓,也不用使用微導絲去找阻塞血管後未知的路;不過在技術比較純熟,使用loop技巧減少出血風險,或是在內頸動脈的阻塞,優先使用支架是合理的決策。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動脈內取栓] 器材與選擇

缺血性中風動脈內取栓的器材有幾個部份,分別是Guiding catheter,取栓支架,抽吸導管;以下就我使用過的器材加上個人經驗做簡單介紹:

  • Guiding catheter:最常用就是Neuro088,前端夠軟而且有個小彎,最遠可以掛到petrous ICA,中間夠硬支撐力夠好,特別在要把抽吸導管推到MCA的時候提供必要的支撐,長度通常選90公分,可以應付大部分的個案,80公分用在預期無法上太高的時候怕抽吸導管不夠長可以使用(例如髮夾灣ICA),不過通常ICA 會被拉直,真的用到機會很少;Cello是balloon guiding catheter,前端因為有氣球所以有點硬,適合用在ICA阻塞且血管不太彎,非type3 aortic arch個案;6Fr. Shuttle 基本上不太會用到,因為這隻就是一根長sheath,整隻都很硬,除非血管真的太彎,可以考慮用這隻把血管撐直,或是想勾左邊VA但是wire送不高沒辦法把抽吸導管帶上去,這時候可以用Shuttle掛在左邊subclavian artery然後把wire送高。
  • 取栓支架:支架Solitaire,Revive,Trevo,Embotrap,我最常用的是Solitaire,上一代可以斷的時候,可以用在ICAD:後來不能斷只好使用enterprise之類的,只是張力會小很多:它的好處是張力適當,size有4x20mm和6x40mm,夠軟不至於把血管拉到太直,Stent mesh抓血栓能力夠:但是缺點就是遇到太硬的血栓切不碎自然就抓不下來(支架張不開)。Revive我沒用過。Trevo特別是有3mm的size,缺點我覺得是張力很強(血管卡很緊),張開後有時後會拉不下來,要稍微收一點才拉得下來;也因為張力大,會把血管拉直有點可怕,血管拉直又彈回去容易造成出血。Embotrap好幾串燈籠形狀,看起來很好用,目前還在申請晉用中,感覺好處是張開後不用等就能拉(其他支架我也不知道為何要等,聽說是這樣血栓才抓的緊)
  • 抽吸導管:抽吸導管目前有Sofia plus,ACE068,JET7,React06。Sofia前端很軟,適合各種彎曲的血管,初學者建議使用這隻導管,不過軟是優點也是缺點,在到達血栓的時候,抽吸時我習慣擠一下,太軟擠了力道不容易傳上去,又怕折到管子。ACE068是比較早期的管子,比較硬會把血管撐值,和React068差不多,React068前端又再軟一點;如果要使用React068要注意長度,現有的micro大多150公分,出頭不多,沒辦法放到很遠把抽吸導管帶上去,或是抽吸導管上不去的話,micro又不夠長,這樣就沒轍了。JET7管徑072是目前業界最粗,但是壁很薄,所以比Sofia更容易壞掉,不太能去擠它,使用支架的時候盡量不要拉進JET7裡面,那個力量會把JET弄壞。
寫得有點雜,我覺得最好用的組合還是Neuron088 + Sofia (5Fr.或是6Fr.) + Solitaire,其他組合有些優點,但是同時也會有缺點:因此我會建議新手使用這個組合來學習中風動脈內取栓。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致富心態 掌握時間就是掌握幸福的祕密

 之前在網路書店要買書的時候,想到綠角有推薦過這本書,就順便放進購物車買了;看完發現跟我的很多想法很類似,所以舉出最有印象的三點來分享:

  1. 掌握時間就是掌握幸福的祕密:除了出生就財富自由的人,大多數人都要工作才能獲得賴以維生的報酬,但是如果把時間賣給公司賺之後,若留給自己的時間太少,就會覺得剝奪感很重。財務自由不是代表完全不用工作,而是可以100%安排自己的時間,即使是用來睡覺或是打電動,也能覺得幸福。
  2. 長尾效應:許多公司的營收80%由20%的產品貢獻:用在指數化投資上面,就是錯過幾天的大漲,就會大幅落後市場報酬。
  3. 留有餘裕: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準備緊急預備金;我們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到;引伸到工作與生活,就是每天要留給自己一點時間,不要讓自己完全被工作與家庭佔滿了。
這本書的觀念在很多書上都有看過,不會很難閱讀,整體來看是一本不錯的書,推薦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七:維持比例(再平衡)

         一段時間有些資產會漲,有些會跌;所以需要再平衡回到一開始設定的比例,被動實現買低賣高,讓股債配置的報酬有機會超過全股市的報酬。再平衡時間點沒有一定,有人是股票漲到偏離設定比例10%~20%的時候再平衡,有人是每年固定時間再平衡,兩者都是合理的方法,但要了解到再平衡頻率不宜過度頻繁,以免上漲資產還沒漲足就被賣掉,下跌資產還沒跌到底部就又買入增加虧損。再平衡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費用的問題,有些投資人會買入自動在平衡的標的,例如AOA系列,AOA系列也是ishare不錯的標的,只是它的費用稍高,再來若隨著年紀增長需要調整股債配置的時候就會稍微麻煩一點,另外AOA在即需要資金的時候,無法單賣掉上漲的資產,這也是它的缺點之一)。如果還在工作有主動收入再投入,那再投入跌到比例過低的資產就好,不用特別賣掉漲的資產。如果同時有使用國外和國內券商,由於國外券商免買賣手續費,可以使用國外的券商來做再平衡,簡手手續費的成本問題。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六、定期定額

 

  1. 還在工作有主動收入的,建議定期定額投入,頻率可以依個人習慣設定,但是一般會建議盡量讓資產進入市場裡面,才能享受市場報酬。
  2. 使用複委託,投入的頻率可以依照談到的手續費低消與投入的金額計算成本,成本0.5%左右都還可以接受。(例如低消15美金,累計到3000美金投入成本大約0.5%):使用海外券商,一樣把匯費當作成本,抓0.5%左右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3. 使用海外券商,可以開啟DRIP(配習自動再投入)功能,充分體會複利的威力。台灣的券商目前皆沒有這個功能,所以定期定額可以配合配習的時間。
  4. 如果突然有大筆的收入,如中獎、年終獎金、遺產等等,Vanguard有研究一次投入,會比分次投入長期報酬更好:但是一般人可能心臟沒那麼大,甚至投入若剛好遇到大跌心裡的壓力可能會很大;所以分幾次定期定額投入也是可以的,但還是會建議在一至兩年投入,享受市場的報酬。
  5. 定期定「值」投入也是一個選項,特別是遇到熊市有機會增加報酬,但是會有銀彈不夠用的問題;若遇到牛市則會有資金投入太少的問題。因此一般人是不建議使用定期定值的方式投入。
  6. 投入的時間點,盡量不要太接近配息前,以免買了馬上配息被課到30%稅。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五、投資標的

指數化投資的標的是越簡單越好,簡單才能長久。

不過相信剛開始投資的新手,都會想很多,慢慢的標的就越來越多,等到比較成熟之後才又慢慢減少。

    1. 新手由於剛開始投入,會建議先從國內投資開始,建議先用0050/006208 + 現金做配置,配置比例9:1到4:6都可以,依據自己年齡和可以承受的風險來決定:但是股票最好不要低於40%,以免長期報酬不理想。台灣沒有比較好的債券標的,有的話費用也比較高,現金可以放在高利的活存(1%~2%)。
    2. 複委託/海外券商最簡單標的就是VT+BNDW,英股的話VWRD/VWRA+AGGG/VAGU
    3. 想要再複雜一點,可以用股票VTI+VXUS,債券BND+BNDX。
    4. 想要再更複雜分區配置:(美國VTI/新興市場VWO/成熟市場VEA),另外也可以加入像是REIT的VNQ/VNQI、固定收益市政債(NZF/NMZ/VGM/MYI/MYD)、固定收益公司債(TBB/TBC)、貴金屬、加密貨幣。
    5. 不想花時間再平衡,也可以選擇AOA(股債8:2)、AOR(4:6)、AOM(6:4)、AOK(3:7),但是這幾檔的內扣費用比較高,還記得指數投資的原則:費用要低嗎?所以除非真的找不到費用更低的投資標的,或是對於定期再平衡有心魔的,不是很推薦使用這幾檔投資。
    6. 最重要的是為持之以恆,定期定額再平衡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四、投資管道

 四、投資管道

  1. 新手只投資國內,建議先用0050/006208 + 現金做配置,配置比例9:1到4:6都可以,依據自己年齡和可以承受的風險來決定,但是股票最好不要低於40%,以免長期報酬不理想。使用券商可以選擇手續費低的,記得指數化投資的原則之一就是降低交易成本,許多券商都有小於5折的折扣,可以自行上網搜尋。
  2. 複委託/海外券商最簡單標的就是VT+BNDW,英股的話VWRD+AGGG。海外券商可以使用Firstrade,TDAmeritrade,Charles Schwab,每家券商都有他的優缺點,網路上也有很多比較,可以依照自己在意的部份選擇;國內券商也有許多有提供複委託的服務,包含永豐、富邦、大昌、台新、凱基等等,也是各有各的優點,建議把自己的需求列出來再做選擇。
  3. 一開始建議簡單就好,簡單才能持久;之後要分區配置也可以(美國VTI/新興市場VWO/成熟市場VEA),另外也可以加入像是REIT的VNQ、固定收益市政債、貴金屬、加密貨幣。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三、指數原則

        指數話投資說簡單也可以很簡單,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基本概念,就是持有大範圍指數、長期買進持有且再平衡、費用要低。以下就每一點做細項的解釋:
  1. 持有大範圍指數
    • 最推薦就是持有全市場的指數:美股VT、英股VWRD(累積型VWRA)
    • 全球債券:BNDW、AGGG(AGGU)
    • 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依照各區市值將各區配置一定的比例,例如亞太(VPL)、新興市場(VWO)、成熟市場(VEA)
    • 0050也可以配置一點,畢竟我們主要還是生活在台灣,但是0050產業過度集中(科技業)且只有台灣單一市場,風險較高。
  1. 長期買進持有且再平衡
    • 配置不要太極端即可,重要的是能長期持有
    • 買進比較建議「定期定額」,定期定值在下跌市場中有機會增加報酬,但是在長期上漲市長會造成資金投入不足影響報報酬
    • 如果有大額資金,單筆投入會比分散投入長期報酬率好;如果會擔心投入馬上遇到下跌,也可以分多筆投入,但是盡量在一年內投進去,讓資金進入市場獲取市場報酬。
    • 如果使用國外券商,可以開啟drip自動投入複利。
    • 當一段時間之後,股市漲跌會使配置偏離一開始設定的比例: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再平衡
    • 可以設定一段時間再平衡,或是漲跌超過原始某個百分比啟動再平衡;還在投入資產的階段,直接買入比例較低資產即可,不用賣出既有資產。
  1. 費用(手續費、持有費用)要低
    • 大範圍指數如VT費用大部分都以萬分之幾計算,在指數中,Vanguard費用又比同業低,可以優先考慮
    • 國外知名券商如 Firstrade, TD, Charles Schwab都不用買賣手續費,不過會有匯款到國外費用
    • 國內券商大多要手續費,從0.15%~1%都有,低消15~50美金都有聽說。開戶前記得問清楚費用,否則之後要降就不容易了。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210130 IA BAO RMCA RMCA

  • IA BAO
    • BAO步驟,如果是狹窄近端塞住,通常吸一次就會通了
    • 如果狹窄遠端也有塞住,吸一次通常不容易通,通常需要合併使用支架
    • 使用支架拉通之後,看到狹窄,這時候就可以請急診開Aggrastat同時準備balloon angioplasty
    • Aggrastat要泡藥以前先做CT確認沒有出血再泡藥
    • Aggrastat要打藥以前一定要做CT確認沒有出血
    • 流程:
      • 吸一到三次→(沒通用支架拉)→通了看到狹窄→開藥同時準備擴張→擴張完照CT,沒出血就泡藥→再擴張一次然後IA打藥,同時掛上pump→追蹤是否塞住,塞住放支架,沒塞住就結束
  • IA RMCA occlusion
    • React 068 很難直接推上去(會卡在ophthalmic),但是用XT27可以蠻容易就帶上去了
    • 擠一擠可以吸更緊還不錯
    • 拉到Siphon附近就吸出來了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二、事前準備

  • 指數化投資的投資前準備
    • 理債:理財一定要先理債,確認自身債務金額與利率,還債原則先從高利率的、短天期的開始還;例如同時有車貸、信貸、房貸,通常是先還車→信→房。
    • 記帳:了解每月/每年的固定花費和變動花費,稅金、管理費、停車費、規費、水電瓦斯、電信費等等。
    • 緊急預備金:
      • 一般會準備6個月到兩年的緊急預備金,包含所有每月固定/變動花費;工作越不穩定、每月固定花費越高的家庭,需要準備越多緊急預備金。可以放在高利活存帳戶,例如聯邦2%、一銀1.2%、大戶1.1%、Richart 1%。
      • 如果有買房,可以考慮使用理財型房貸,雖然利率會高一點,但是對於資金使用更有彈性。
    • 保險;原則保大不保小,
      • 一般會保傷害險、醫療實支實付等等,通常定期險會比終身險低花費高保障;產險通常會比壽險低(但是不保證續保)
      • 先保家庭經濟支柱,再保小孩子。
    • 目前歷史上最長的空頭有長達十年左右,像今年不到三個月漲回來並非常態,2008那波也是一年多才回檔,因此一定要確定十年以上用不到的閒錢才能投入。 

20200123 IA LMCA + LACA / IA RACA

  • IA RACA 
    • LMCA / Left A1 ACA partial occlusion
    • LMCA 自己打通,RACA 用5 Fr. Sofia 打通
  • IA LMCA + LACA
    • MLCA 一次打通
    • LACA 用X27吸,吸出部分、部分被推到遠端
      • XT27拉回來時,Sofia jump到MCA;如果Sofia推不進ACA要記得release tension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20210117 - 經典書摘《經典TV》心得

 

之前聽說楊醫師在電視節目公開他的藏書牆,就很期待可以參觀,這次終於在節目中看到了。小時候看名偵探柯南,在工藤優作的書房有一整面牆的書,第一次看到就覺得很棒,想要什麼書不用去圖書館,到書房找就好了!沒想到現實中還真的有人在家裡建置這種規模的書牆;我想真的是熱愛閱讀的人,才會願意花費大量的空間來藏書。雖然現在電子書盛行,但是實體書還是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甚至有些書會絕版)。「人生路引」應該就是楊醫師看了這麼多書,精挑細選出來的28本書;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指出許多我們一生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每個問題楊醫師列出一本書來回答這個疑問。人生路引並不是這28本書的摘要,而是楊醫師用自身的經驗,去驗證這28本書的內容,有些人說這樣可能會造成讀者就不去買這28本書了,我覺得反而可能會增加這28本書的銷量,甚至可能會增加同作者其他書的銷量,達成一個正向的循環。讀者看完這本書,不只認識28本好書,甚至認識了28位作者!

我覺得楊醫師最讓我佩服的,是放棄醫師的身分,成為一個作家;他也不是一開始就不當醫師,而是拿到醫師執照、專科執照並接手父親診所一陣子,之後才決定在四十歲左右退休。要能達成這個地步,要有一定的財務基礎,要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並且要說服父母、另一半尊重他的想法。我相信楊醫師在作這個決定的時候,面臨的壓力應該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像的,除了社會對醫師的期待之外,父母親友會覺得把小孩養這麼大了,不當醫師實在可惜。但是楊醫師他雖然不當醫人的醫師,但是寫書教育大眾,或許這樣救更多人;這本人生路引,只要自身有一個的問題可以從中得到解答,那就非常值得了。

楊醫師很擅長營造正向的循環,例如他跨出舒適圈自費環島演講,這也是我非常佩服的。當時社會上其實擁核反核都有擁護者,楊醫師用「節能」的角度切入,找出公約數,不論是哪一方的支持者,應該都會認同節能的重要性;如果能源夠用了,那自然也不需要核能了。我想楊醫師一開始可能也沒想到會到海外演講,但是他在台灣講了幾場之後,後續的邀約紛沓而至,甚至有機會到國外分享他的理念,實在難能可貴。

「與家人的財務界線」,我想楊醫師能如此獨立思考的個性,與家人維持良好的財務界線也是很重要的。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楊醫師開始工作以來自食其力,幾乎不拿家裡一點資源,這樣自然可以比較不受父母的影響;甚至他在服役的時候自學房地產,在出社會工作前,就先累積豐厚的知識,等到工作有收入了,之前的累積為他帶來豐厚的報酬。

相信在這本書之後,很快就能看到其他幾本楊醫師正在創作的書,期待楊醫師未來的著作,可以讓讀者一起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一、堅定信仰

  • 指數化投資投資有個壞處,就是「知易行難」:很多人就算知道指數的好處,也知道長期有高於90%的機會贏過大盤;但是不敢投入,投入資產的比例不會太高,遇到大跌可能就會受不了出場了。要預防這種情況發生,最重要的就是相信指數長期會慢慢往上,這樣相對就能忽略短期的波動了。要有這種認知,光是聽別人講是不夠的,最重要是自己從心裡相信這套是可行的,這時候就需要靠閱讀與實例來增強自己對於指數的信心。
  • 閱讀:
    • 經典書籍:漫步華爾街、投資金律、柏格談共同基金
    • 其他書籍: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 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
    • Youtuber:清流君
  • 實例:巴菲特與華爾街經理人的「10 年賭局」
    • 巴菲特曾在2007 年的股東會上,用 100 萬美金買入SP500指數型基金,與基金經理人對賭,從 2008 年的 1 月 1日開始,到 2017 年的 12 月 31 日。參與這場賭注的人,可以最多挑市場上的 10 檔避險基金,成立一個基金組合,做為投資標的。結果已經出來,是巴菲特贏了,總報酬125.8%,年化報酬8.5%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動脈內取栓術是什麼?

        動脈取栓就是使用導管打通梗塞的腦部大血管,包含使用真空抽吸、網狀支架抓取等等,將血栓由腦部的血管取出打通血管。

  1. 健保適應症:確定診斷為腦部大血管阻塞8個小時內,如果是基底動脈或是椎動脈可以到24小時內。超過時間的中風患者,在特定的狀況下仍建議做取栓的手術,但檢查就須自費。
  2. 是否要麻醉:一般會建議麻醉做檢查,因為中風患者意識常常不是很清醒,做檢查過程中如亂動會增加檢查的危險與出血的風險。另外檢查過程中可能會有生命徵象的改變,有麻醉科醫師一起監控會比較安心。
  3. 注意事項:治療後會轉入加護病房繼續治療;另外造成梗塞的原因若沒有去除(例如心臟的產生的血栓),住院過程中仍有再梗塞的風險,須多加注意。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20210105 社交魔術王心得

 小時候看電視看到Magic's Biggest Secrets Finally Revealed,覺得裡面的蒙面魔術師很厲害又專業,還有許多美麗的助理,而且影片後面都會解析魔術的技巧,讓你看完影片馬上心裡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可惜影片裡面都是大型魔術,平常很難模仿複製,生活中也不實用。後來坊間有出一些簡單的魔術的書,看書練習了一些魔術技巧,學了表演給家人朋友看也是蠻有趣的。不過書只有文字和圖片紀錄,實際上自己做出來的效果如何,有沒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或是有破綻的,非內行人其實也很難一眼看出來。後來看到火星爺爺和蔣昊老師合開的社交魔術王,用直播來教大家如何將魔術用在日常生活中,覺得很心動所以就報名了。每堂課都會教二到三個左右的魔術,然後會教到大家都懂才繼續往下教;直播還有不同的角度,可以直接用表演者的角度去學習,真的很棒。如果不小心錯過直播,或是直播看完還是不清楚的,還可以上網看回放;上完課還可以交作業給老師「批改」,老師用他專業的角度給我們初學者建議,好幾次自己覺得好像已經錄到很完美了,結果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每次交作業都頗有收穫。原本以為八堂課很累很久,其實咻一下就過了,果然充實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不知道之後還有沒有進階的課程可以上,或是會開舞台魔術的課程,滿足以前小小的心願!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指數化投資 Step by step

    2020真的是很特別的一年,基本上2019有開始指數化投資的,都有吃到2020大概20%報酬(VT從80→96);如果有在低點(56.03)加碼或是股債再平衡的話甚至可以有40%以上報酬;我想2020很適合拿來當作指數化投資的教案。也因此很多人認識指數,但是很多人怯步不前的原因常常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所以想說寫一篇簡單的入門文章可以Step by step做:


開複委託證券戶→買進VT/BNDW→定期定額投入與再平衡→困霸數級(睡飽數錢)

  1. 堅定信仰:指數投資最重要就是要信仰!相信人類文明長期會往上,不然遇到三月那種連續三次鎔斷,三天跌20%的時候,往往會因恐慌而賣在低點 (指數投資者可高興的哩,股票跳樓大特價還不買爆XD)。堅定信仰的方法不外乎是上課、看經典書等等,我推薦把幾本經典書看完再開始,例如漫步華爾街、投資金率、伯格的書等等。
  2. 事前準備投資前一定要先理財,準備好緊急預備金保險;確定十年以上用不到的閒錢再投入。
  3. 指數原則指數化投資三大原則:持有大範圍指數、長期買進持有且再平衡、費用(手續費、持有費用)要低
  4. 投資管道:
    1. 如果完全沒有投資股票的經驗,建議先開證券戶,從國內0050或是006208開始,有一定基礎後再慢慢轉往國外。
    2. 往國外可以考慮國外券商(Firstrade、TD、Charles Schwab),或是國內複委託(富邦、永豐、大昌...etc),兩者各有優缺點,Google很多比較的文章,可以參考看看。基本上如果對於把資產匯到國外有疑慮的,我會建議用複委託為主。國外匯款可以考慮國泰世華全額到匯800,或是有其他銀行VIP資格可以減免;複委託費用可以到PTT徵求營業員,或是找朋友介紹,分為費率和低消,我會建議以談到低費率為主,低低消為輔,畢竟資產會慢慢變大,退休時候變現時低費率可以減少消耗。
  5. 投資標的:決定好投資管道後,再來是投資標的。
    1. 新手只投資國內,建議先用0050/006208 + 現金做配置,配置比例9:1到4:6都可以,依據自己年齡和可以承受的風險來決定,但是股票最好不要低於40%,以免長期報酬不理想。
    2. 複委託/海外券商最簡單標的就是VT+BNDW,英股的話VWRD+AGGG
    3. 一開始建議簡單就好,簡單才能持久;之後要分區配置也可以(美國VTI/新興市場VWO/成熟市場VEA),另外也可以加入像是REIT的VNQ、固定收益市政債、貴金屬、加密貨幣。
  6. 定期定額
    1. 還在工作有主動收入的,建議定期定額投入,頻率可以依個人習慣設定,但是一般會建議盡量讓資產進入市場裡面,才能享受市場報酬。
  7. 維持比例(再平衡)
    1. 一段時間有些資產會漲,有些會跌;所以需要再平衡回到一開始設定的比例。再平衡時間點沒有一定,有人是股票漲到偏離設定比例10%~20%的時候再平衡,有人是每年固定時間再平衡
    2. 再平衡頻率不宜過度頻繁,以免傷害報酬
    3. 如果還在工作有主動收入再投入,那再投入跌到比例過低的資產就好,不用特別賣掉漲的資產
  8. 主動生活、被動投資。指數化投資就是要把時間贏回來,專注在其他可以增加幸福感的事情。最後要注意資產的增長不是只有投資,主動收入上升才是年輕人一開始資產增長的主要因素。
之後會根據各細項陸續發表一些比較詳細的文章說明實際執行的細節,
祝各位在投資的路上可以一路順風,困爸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