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20190825 懶人包工作坊 心得


懶人包工作坊 心得

兩年前上過長揚老師的實體簡報課程,當時對長揚老師的扁平化技能就佩服萬分;沒想到這次上懶人包工作方發現,老師的扁平化能力又更上一層樓,並且讓扁平化的懶人包發揚光大,從過勞到非洲豬瘟等議題,還得到蔡英文總統的分享,真的是太強大啦!最近剛好想做一個簡單介紹中風取栓的簡報,所以就報名了這次的懶人包課程。
課程一開始先建立觀念,包含定義、地雷、三大定理等等,簡單的說就是將複雜的觀念用大多數人看得懂的方法呈現出來,但是要避免太多複製貼上,從頭到尾都要簡潔、易懂;這著實不容易呢!而作出懶人包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可以有很多人幫忙分享,達成建立品牌的目標;想要得到越多分享,長揚老師分享十大社群目標,對照一些分享數很高的懶人包,果然是符合越多項越火紅;想想以前我臉書上讚數比較多的貼文,好像也是符合的項目也比較多。
接下來長揚老師從人事時地物一一講解懶人包的重要技巧:
人,包含自身與目標觀眾;首先先盤點自身專業,其實沒有仔細分析以前,我還不知道我有這些東西可以分享,而且不只是自身的專業,還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經驗,都可以當作懶人包的主題。我原本訂出來的題目比較廣,可能會導致頁數太多,先訂出一個大主題,再分成幾個子題目,這樣比較不會題目太廣而無法聚焦。而懶人包的定位也很重要,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族群(TA)是誰,這樣才能聚焦,也才能針對TA的理性與感性話題去延伸,這個觀念真的很棒!
事,也就是懶人包的內容,長揚老師幫我們分析出十種類型的懶人包,以及每種類型所必須提到的內容,每一項提出三個最重要必須納入的內容,言簡意賅。其實懶人包比我們想的還要多樣化,連看完書的讀書心得都可以做出懶人包,所以平常看完好書或許就能練習看看,才不會需要使用的時候反而生疏了。後半題到SCAN法則,讓我們知道懶人包的內容走向,最好能隨著讀者的心情上下起伏,這樣才會讓人印象深刻。
時地,為了累積個人品牌,專業分享還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時輔以時事和個人抒發等等,維持熱度。長揚老師還另外分享他處理來踢館網友的方法,其實就是直接封鎖啦!我想「道不同不相為謀」還是網路處理爭議的好方法,不要忘記當初分享的初衷就好了。
物,懶人包的重點除了內容,再來就是排版了,整齊的排版、適當的留白和順眼的色彩,是懶人包的精華所在,輔以扁平化的各種圖示,讓我們的懶人包更精彩。長揚老師分享了一些很棒的圖庫,找到很多適合的圖片挺開心的。
下午的實作課程,用既有的排版很快就做出懶人包的雛形,自己看了都覺得很神奇,沒想到才剛上完課,就可以馬上學會作簡單的懶人包,其實要做一個懶人包沒那麼難嘛! 製作時有什麼問題,團隊都很熱心給予幫助,真的學到很多,真的很高興有來上這堂課!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20190821 TACE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 PTCD R /HAIC catheter kinking / Spine dural AVF 診斷


  • TACE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 DSA看到明顯AP shunt
    • 對照CT/MR看到有個pseudoaneurysm,流到portal vein
    • 使用兩個coil塞起來,然後打化療藥
  • PTCD R
    • 完全狹窄鑽不過去,根據anatomy或是轉轉看角度看疑似的地方
    • KMP curve不順,改用J curve
    • 找到路用軟的wire屁股頂,看到contrast 流下去才放心鑽
  • HAIC catheter kinking
    • puncture在左手臂上,使用judkins left catheter (形狀像C1)
    • 換管子使用exchange guide wire,退管子OK,但是放新管子會凸進heart(送管子時候wire沒有fix?或是JL管子方向剛好對著heart,下次送的時候最好看著arch,確認有到descending aorta之後再往下看(?)
    • 勾血管方法,到達定位後用wire撈,撈到之後把管子送深
    • 勾進去後把guide wire抽出來,等管子成型穩定,打藥確認位置
    • 因為二頭肌會隆起,如果貼死的話彎曲手臂會折到;
    • 接針筒,把管子和針筒拉出洞巾,然後確認位置OK,固定。
    • 黏法像PICC一樣往回折一個U,傷口用止血棉+OP site,然後catheter靠近屁股一小段不黏死,手臂彎灣看會不會折到。做好接上PUMP run 60 ml/hr。
  • Spine dural AVF 診斷
    • 陳建議用C1,可是C1不好轉,後來改RC1
    • Feeder在右邊T78 (common trunk)主要從T7
    • 右邊T10和左邊T12勾不到,換RLG和換回C1都勾不到;左邊T12很容易跑進Celiac和腎動脈,改打Aortogram(Pigtail放在T8、common iliac bifurcation以前);大部分會從下一節pedicle附近往上一節走,不過aortogram看起來右邊T10好像從T10/11交界往上走
    • 兩組Aortogram主要是要找Artery of adamkiewicz,有時候會從iliac artery往上,所以DSA要對到pelvic rim 下緣(放在bifurcation打藥);因為lesion最低有到L,所以pigtail放在T8那組下緣要對到L1
    • 沒有勾VA(?) 待確認原因
    • 如果要治療,還是要勾右邊T10和左邊T12作complete study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20190818 為自己而戰 進階班心得

為自己而戰

最早認識老鄧的是從博客來的暢銷書開始「做對三件事 不怕醫療糾紛」當時覺得做對三件事就能不怕醫療糾紛,也太神奇了吧,所以就立刻買來看;看完覺得很有道理,也有稍微改變了一下平常的工作細節;不過執行了一陣子之後,有產生一些疑問,剛好老鄧在台中有開班授課,並與顏宏斌斌哥合體講解保險的細節,所以就手刀報名了!

知情同意的重要
以前在學生的時候,老師們一直強調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以前不懂事以為病人「同意」最重要,所以每次寫同意書的時候都會特別注意病人是不是在「我同意作以下檢查」選項打勾;但是把數據拿出來看發現,未盡告知說明義務才是最常被批評、上法院很常被判敗訴的原因。所以我現在有改變了一些做法,例如每次會確認病人是不是真的懂了我講的內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會詳加講解,寧可術前多講一點,也不要上法院對著法官講。

紀錄的重要
我想很多醫師對於病歷應該是又愛又恨,尤其常常接到病歷室未完成簡訊、病歷未完成罰扣等等,有時候真的很累,病歷可能就會寫得比較簡略;但是上法庭時病歷又是最重要的文字記錄,也是自保的一個重要文件。錄音當然也是記錄的一種,「有錄不知誰死誰手,沒錄只會死於其口」有時候忙碌到沒辦法把病歷寫得很詳細,而且人的記憶其實有極限,所以錄音紀錄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保險的用途
斌哥對於保險的講解非常清楚明瞭,我想保險保的不只是金錢的損失,對於時間、精力的保護;尤其保險公司一定不是吃素的,斌哥跟我們講了很多保險的細節,讓我們可以用最小的心力獲得最大的保障,真的是佛心來著。


胃自己而戰(?)
上課時吃得飽,睡得好(?);從早上的燒餅、午餐的滷肉飯、爌肉飯、下午的花生豆花、炸蛋蔥油餅,整天上課雖然燒腦,但是都沒有餓著;尤其中午的午餐,即使是正在減重的我也把飯吃完了,希望老鄧也能寫一本全台滷肉飯的食記,相信也能大賣的!

為自己而戰!
醫糾,面對它並做好準備,我們不主戰,但是也不避戰!老鄧教我們方法,剩下就是實行了!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20190816 CT guide biopsy / ICA aneurysm embolization


  • CT guide biopsy 
    • RUL GGO: gun進去前一定要確定方向OK,不然氣胸後很難橋位置;有看到旁邊有血管,所以cuting的時候盡量往沒有血管那邊切;身體墊高角度可以調整,盡量讓biopsy gun可以站穩
    • RUL mass 變大: 比較靠近中間,第一次有血胸;這次稍微大一點,只要coaxial埋在裡面應該就OK;先進lung一半多一點,再橋角度進入mass
    • LUL mass: 上週因為要出國玩所以delay(坐飛機會讓氣胸變嚴重),內往外斜向上,不要對著心臟血管
    • 後腹腔淋巴結,疑似lymphoma,垂直往下,一次進八公分還是有點危險,第二針比第一針稍微偏內,雖然還是安全,下次可能還是分兩次(第一次到Psoas muscle之前)
    • Append 破掉abscess,第一次位置還OK只是角度太平,結果拉回來6公分橋一下變太直穿到Psoas muscle(好險沒刺到CIA),下次喬角度不要抽回來太多橋,不過雖然差一點點,進很深(10公分)還是可以差非常多。
  • ICA aneurysm embolization 2.8 x 2.3 mm, neck 1.8 mm
    • 使用器材 6 Fr. sheath、Neuron 070, SL10 Scepter balloon 4 x10、Deltaplush 2 x 4 , 1.5 x 1
    • 患者diffuse SAH在suprasellar cistern ,左邊較多,但是沒有到Sylvian fissure,如果是動脈噴血,應該Sylvian不會那麼乾淨,患者症狀也很輕,一開始GCS還滿分只有頭暈症狀(但是有昏倒撞到頭,所以不確定是先出血還是先昏倒);所以會考慮是perimesencephalic SAH,右側動脈瘤只是偶然發現(外觀平整、動脈瘤附近SAH也不明顯)
    • 因為是wide neck,可以使用支架或是氣球,但是因為支架要吃duo therapy,因為不確定破掉的動脈瘤是不是我們看到的右邊那顆,所以決定使用氣球而不是用支架。
    • 患者做完診斷有中風症狀(雙手+右腳不能動,臉部表情不能OBEY,昨晚還有右邊ptosis但是自己恢復了,DSA大血管是通的,因為DSA做起來兩側ACA和右邊PCA有spasm,推測可能是因為SAH血管泡在血裡面造成spasm。
    • Ophthalmic 之前馬上一個往右邊的彎,所以SL10 燒一個S形
    • 一開始Scepter balloon先到定位(預計擋住動脈瘤),但是不論是wire或是直接推管子都不容易進去動脈瘤,所以後來先撤掉氣球,不過還是進不去,後來把氣球放到遠端擋住,讓管子頂到氣球之後可以進到動脈瘤裡面。
    • 第一顆選delta plsuh 2x4,沒有選3D是因為3D比較硬,SL10支撐沒有很好怕會頂出去,最後一小段推不進去(會跑去一個圈圈而且SL10會被往遠端頂,把氣球打起來第一次效果不好,甚至管子往遠端頂出去,調整一下第二次才順利把coil放進去
    • 放完第一顆打heparin
    • 第二顆線圈選1.5x1 (最小就是1.5),放的還算順(有打氣球),放完之後RM看起來還有小小的neck,但是因為管子不穩,所以就這樣結束。
    • 照兩組DSA、撤掉070以前看一下ICA RM確認沒問題;最後做左邊DSA確定spasm狀況,然後VA RM、dyna CT,結束。
    • 過程血壓一直維持170~180 mmHg沒有明顯變化。

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20190812 CT guide biopsy retroperitoneal mass / GI bleeding angio give up / Lung cancer liver meta TAE


  • CT guide biopsy retroperitoneal mass
    • Colon cancer s/p, right renal pelvis mass enlargement r/o UCC
    • 上面有腎動脈、腎靜脈
    • 瞄準鈣化,針抵到鈣化好像抵到骨頭一樣,可能是因為biopsy gun 很鈍
    • 出內針和退外針要一致,保守距離要抓稍微多一點(因為拉外針有時候拉一公分只有回來0.5公分,但是出內針一公分就真的是一公分
    • 從vertebral body旁邊經過,病人很痛(而且同側肚子皮膚感覺怪怪的),把針往回拔就好多了,後來同樣路徑但是針稍微往上或是往下一點點就好多了 (滑過神經?)
  • GI bleeding angio
    • 由於celiac GDA看起來很彎是個銳角,所以秒放棄,請病人去開刀
    • 後來看起來好像只是個轉折,其實理論上沒有換過肝的GDA應該不會有很銳角的角度,這時候或許可以打的角度看看
    • DSA看起來好像是某個分支在出血,還是要照快一點才比較容易知道是哪一條血管再出血
    • 看起來有點難到distal,或許可以打NBCA
  • Lung cancer liver meta, s/p liver biopsy with bleeding TAE
    • DSA沒看到噴血,因為凝血功能不好,不能在RHA降低flow就好,一定要塞死不然沒用,所以把所有往下的分之都塞掉;病人vital sign有回來
    • 做完的第五天突然心跳又快血壓掉,白血球、血小板都低,PT 15多
    • 後來expire